熟悉规则:首先,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游戏规则 ,
包括如何和牌、胡牌 、、碰、等。只有了解了规则,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 克制下家:在麻将桌上,克制下家是一个重要的策略。作为上家 ,你可以通过控制打出的牌来影响下家的牌局,从而增加自己赢牌的机会。 灵活应变:在麻将比赛中,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 。你需要根据手中的牌和牌桌上的情况来灵活调整策略。比如 ,当手中的牌型不好时,可以考虑改变打法,选择更容易和牌的方式。 记牌和算牌:记牌和算牌是麻将高手的必备技能 。通过记住已经打出的牌和剩余的牌,你可以更好地接下来的牌局走向 ,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保持冷静:在麻将比赛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胜负而影响情绪,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分析牌局,做出佳的选择 。
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请注意,虽然微乐麻将自建房胜负规律策略可以提高你的赢牌机会 ,但麻将仍然是一种博弈游戏,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因此,即使你采用了这些策略 ,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胜牌。重要的是享受游戏过程,保持积极的心态 。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 、服务器维护故障、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和使用.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 ”为主线串联为一体。《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 、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 ,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 、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 ,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
课时安排:4课时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 、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难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 ,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
二 、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 ,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 ,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 ,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 、“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 ”、“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 、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 ,教师板书:白糖、味精也不见了 。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2、下面 ,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
3 、看到这里 ,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 ”等等。)
4 、小结: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 ,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
四、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1 、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 ,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面粉、肥皂 、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 ,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 ,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
五 、汇报交流 ,深度探究
1、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 、肥皂等溶解于水 ,石灰、粉笔末、石子 、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 。”、“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 ”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 ,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 、石子、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 ,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 、“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 ”、“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 ,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 ,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针对“怎样加快溶解 ”,由于时间问题 ,教师可放到下节课让学生去学习,因为下节课我们将学到《怎样加快溶解》 。)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课下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板书设计: 4水变咸了
食盐——>不见了
白糖 、味精——>也不见了
高锰酸钾——>溶解
石灰、粉笔末、石子 、黏土——>不溶解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 、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 ”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 ,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 ,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
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 、小刀、糖块、肥皂 、表、食盐、汤匙 、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 ,说说水的味道 。
2 、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 ,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 、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 、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 、学生交流 ,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 、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学生讨论 ,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 、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
1 、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 ,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 。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 、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 、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 ,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 、分发肥皂片,实验 。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 ,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1 、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 ,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 ,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 ,并想出防治措施 。
板书设计 5 、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
分享 1
顶
阅读(138)┊ 评论 (1)┊ 收藏(0) ┊转载(0)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后一篇: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全新育儿博客温馨上线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西柳东荷2010-09-07 08:29:01 [举报]
你好 !还是你的备课全面 ,学习!!
发评论新浪博客5周年活动盛大开启!写记录博文 ,点亮纪念勋章!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更多>>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匿名评论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四课组成。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水的溶解”为主线串联为一体。《水变咸了》 、《怎样加快溶解》主要是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特性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重点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 。《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 ,逐步深化探究,了解到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能溶解液体、气体物质,进而拓展到水的净化等方面的探究。
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借助生活经验,研究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践 ,有效整合学校 、家庭、社会、大自然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 ,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 、用科学习惯的养成。
课时安排:4课时
4、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
2、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定性地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观察材料,科学猜想
1、(出示白开水和食盐)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汤匙食盐,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食盐是白色颗粒状的固体,而白开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假如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回答:盐会不见了 ,水会变咸了,水位上升等)。(板书:水变咸了)
二、初步验证,产生问题
1、刚才 ,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想不想亲自做一做,验证我们的说法?(各小组学生亲自做实验 ,调制并品尝盐水,发现猜想正确,教师予以表扬 ,并板书:食盐——>不见了)。
2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如“食盐是怎样到水里的?”、“还有哪些物体放到水中 ,也像食盐一样看不见了? ”、“食盐不见了与什么有关系?” 、“怎样看到一种物体到水里的过程?”等问题) 。
3、大家的问题真有趣,讨论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好不好?
4、通过小组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出白糖 、味精到水中也不见了 ,教师板书:白糖、味精也不见了。学生可以提出观察深颜色的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 、(出示高锰酸钾)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叫做高锰酸钾的药品,请看它与食盐有什么不同?(学生答出它是一种紫红色的固体粉末状颗粒) 。
2、下面 ,我们观察把它放入水中后发生了哪些现象?(学生汇报观察结果为:高锰酸钾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烧杯中的水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在杯子底部没有沉下的高锰酸钾。)
3、看到这里 ,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回答,如认为“高锰酸钾是均匀分散到水中的”“食盐 、白糖、洗衣粉也是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 ”等等。)
4、小结:像食盐、白糖 、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 ,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高锰酸钾——>溶解)让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溶解过程(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
四、联系生活 ,自主探究
1、刚才,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等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研究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法?(教师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问题 ,如“还有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是不是所有物体都能溶解到水中?小苏打 、面粉、肥皂、石灰会不会在水中溶解?”)
2 、问题提出来了,那你们想怎样研究?(学生回答,可以亲自做实验。)
3、下面 ,老师给大家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看哪些物体能溶解到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到水中 ,把我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
五、汇报交流 ,深度探究
1 、我发现大家的研究热情很高,肯定有很多发现,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可以回答出:小苏打、洗衣粉、肥皂等溶解于水 ,石灰 、粉笔末、石子、黏土等材料不溶解于水。再如:“发现有的材料溶于水,有的材料不溶于水 。”、“水有溶解别的物质的性质。 ” 、“石灰放入水中会沉淀到烧杯底部,它不能均匀分散到水中,可见石灰不溶于水”等。老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汇报实验发现 ,并用鼓励性语言予以评价 。教师板书:石灰、粉笔末、石子 、黏土——>不溶解)
2、在研究中,大家还有没有重大发现,让我们分享一下?(学生可能发现“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 ,可能会出现沉淀现象”、“使用玻璃棒搅拌会加快溶解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过多的可溶性物质放入水中会怎样?” 、“怎样加快溶解”让学生深度探究。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各小组指导 ,学生将食盐不断放入,发现开始时食盐溶解了,后来食盐沉淀了 ,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由此可以想到“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也是有限度的 ” 。针对“怎样加快溶解”,由于时间问题 ,教师可放到下节课让学生去学习,因为下节课我们将学到《怎样加快溶解》。)
六、课堂评价,问题结课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课下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溶解在生活中应用。
板书设计: 4水变咸了
食盐——>不见了
白糖、味精——>也不见了
高锰酸钾——>溶解
石灰 、粉笔末、石子、黏土——>不溶解
5 、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 ,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 ,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
教学准备:
(小组用)筷子 、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 、糖块、肥皂、表 、食盐、汤匙、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 ,说说水的味道 。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 、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 ,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 、加热(热水)、切碎、……
二 、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
3 、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 、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 ,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 、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2) 、学生讨论 ,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
10 、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 、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 ,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 。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 、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
6 、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 、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 、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 ,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
7 、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 ,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 ,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2 、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 ,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 ,并想出防治措施 。
板书设计 5、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 、加热(热水)、切碎、……
分享 1
顶
阅读(138)┊ 评论 (1)┊ 收藏(0) ┊转载(0)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前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后一篇: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全新育儿博客温馨上线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西柳东荷2010-09-07 08:29:01 [举报]
你好 !还是你的备课全面 ,学习!!
发评论新浪博客5周年活动盛大开启!写记录博文 ,点亮纪念勋章!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更多>>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记住登录状态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匿名评论发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动物四肢的特点如下:
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没有四肢,或只有简单的附肢。高等的脊椎动物四肢坚硬 ,便于运动 。
鱼的四肢是鳍状的,前肢是一对胸鳍,在水里起转换方向的作用;后肢是一对腹鳍,既有游水的作用也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青蛙的前肢短 ,后肢粗而长,趾间有蹼。这些特点,使既能在水中游泳 ,又能在陆地爬行、跳跃 。
鸟的前肢演变成翅膀,能在天空翱翔,两条腿是后肢。鸵鸟的双腿强健有力 ,在沙漠上奔走速度很快。
哺乳动物四肢发育完善,能灵巧自如地运动,快速地奔跑 ,跑得最快的猎豹,百米速度仅为3.2秒。哺乳动物的四肢变化很大 。袋鼠的后肢强壮有力,长度是前肢的5至6倍。蝙蝠的前肢变成皮膜状的翼 ,能在空中飞行。海洋中的鲸前肢变成了桨状的鳍脚,成了游泳器官 。
拓展知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
1 、猫足的肉垫有消音、缓冲、防滑等作用。猫的爪子有爬树 、搏斗、捕食等作用。
2、在模拟猫足肉垫的实验中,用凳子腿模拟猫足,用毛巾模拟猫足的肉垫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肉垫有消音 、缓冲和增大摩擦的作用 ,这些特点有利于猫接触和感知环境。
3、鳄鱼的四肢粗短,后肢比前肢长、粗,有利于爬行;趾间有蹼 ,利于拨水。
4 、青蛙趾间有蹼,利于游泳;后肢比前肢长、粗壮,利于跳跃、捕食 。
5 、猴子四肢细长 ,后肢比前肢、粗壮,指间分开,有助于跳跃、攀爬。
6、猩猩上肢比下肢粗长 ,有助于在丛林中攀援。
7 、海龟的四肢如浆,鳍状,前肢长于后肢 ,利于海中游泳 。
8、袋鼠前肢短小,而后肢发达,善于跳跃。
9、马的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 ,善于在草原上奔跑。
10 、骆驼的脚掌宽大、厚实。宽大的脚掌,让自己不容易陷进沙漠里面;厚实的脚掌,可以隔热 ,保护脚不被高温的沙子烫伤 。
关于“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青岛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景龙小仙女]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tjs.cn/yxfl/202508-7611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景龙小仙女”!
希望本篇文章《4分钟科普“陕麻圈捉老麻子技巧,推荐6个购买渠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熟悉规则:首先,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