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 ,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 ,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戏 ,深受广大玩家的喜爱。在这个游戏中,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赢取胜利,同时还能与其他玩家互动 。
在游戏中 ,有一些玩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胜率和更多的金币而使用了开挂神器。开挂神器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在游戏中获得不公平优势的软件或工具。
如果你也想尝试使用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下载和安装:
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 。
2 、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 ,放在后台,既有效果。
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
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 、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 ,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 。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操作使用教程:
1.通过添加客服微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 、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 ,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
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 ,绝对没有被封的危险存在。
4、快速稳定,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土豪 。安卓定制版和苹果定制版,一年不闪退
网上科普有关“数学小知识手抄报简单(数学小知识手抄报内容一两百字)”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数学小知识手抄报简单(数学小知识手抄报内容一两百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数学小知识手抄报内容 一两百字
可以写一些数学家的故事 、应用题小常识
■简历: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闽侯。家境贫寒 ,学习刻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 。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 ,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 、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 ,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 ” ,受到广泛引用。
■主要成果: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1+1”。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 。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 ,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 、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70余篇 ,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 、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他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著有《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等。
■巨星的陨落 :
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 ,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陈景润 ,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 ,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 ,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这是数学家陈景润的,你可以选其中一段
2.数学手抄报内容 资料
第一写关于数学的名言 罗素说:“数学是符号加逻辑 ” 毕达哥拉斯说:“数支配着宇宙” 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米斯拉说:“数学是人类的思考中最高的成就 ” 培根(英国哲学家)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布尔巴基学派(法国数学研究团体)认为:“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黑格尔说:“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 魏尔德(美国数学学会主席)说:“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柏拉图说:“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 考特说:“数学是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 第二写关于数学的意义 数学 ,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 、共性和个性 。虽然不同的传统学派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 ,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价值。
第三写关于数学的小故事 数学名人小故事-康托尔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 ”),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 ,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 ,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 *** ”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 。有人说,康托尔的 *** 论是一种“疾病 ” ,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
来自数学权威们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分裂症 ,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真金不怕火炼,康托尔的思想终于大放光彩 。
1897年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 ,伟大的哲学家 、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可是这时康托尔仍然神志恍惚,不能从人们的崇敬中得到安慰和喜悦。
1918年1月6日,康托尔在一家精神病院去世。 最后 ,可以写关于数学的笑话 小明小学数学考试,回来后他妈问他考得怎么样.小明说:"我基本上会做,但有一题3乘7 ,我怎么也想不出来.最后打铃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写了个18." 。
3.怎么做数学手抄报简单
方法/步骤
1
一般来说,制作手抄报使用的纸张都是素描纸。
素描纸可以在文具店买到 ,一般使用的大小是4开或者8开,不过,4开的手抄报太大,会给制作手抄报带来很大难度。
相比之下 ,8开正好16开太小,建议购买8开的素描纸,质量稍好一点的 ,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
2
第一个小窍门就是加边。
有过制作手抄报经验的人都知道,我们要在一张8开大小的素描纸上忙活好久,很多时候 ,一张手抄报做完,那张素描纸的边缘已经变得不成样子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加边 。
笔者的小学老师建议加两厘米,笔者试过以后觉得太宽 ,八毫米已经足够。而且这个宽度可以用普通的胶带来衡量,如果将普通的胶带绑在素描纸的边上,会对你的素描纸起到极大地保护作用。并且 ,在整张手抄报完成之后,会使手抄报显得非常清爽、整洁 。
3
通常来说,制作手抄报,无论是数学手抄报也好 ,语文手抄报也罢,都需要制作人去查阅有关的书籍资料,以充做手抄报的内容。
这里也给个小建议 ,千万不要选择太长的故事。在现在的书籍上,我们能看到的字都是很小号的,让我们用手把它抄写出来 ,会显得很多,很长 。如果一不小心选择了一个漫长的故事,那可就悲催了呀。
4
查阅好资料之后就要开始排版。这个步骤可以和上一个步骤交替进行。
毕竟在排版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有的故事过长,有的故事过短 ,或者在替换之后,会有更好的效果 。两个步骤,相互协调,最后确定大概的排版。
如果是要制作一张数学手抄报 ,可以选择一些数学图案的由来、数学家的小故事、关于数学的名言 、关于数学的小笑话,等等。
这个时候的排版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
5
开始制作手抄报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用无法修改的水笔 ,或者钢笔,也不要使用彩铅或者油画棒 。
最佳的选择是使用铅笔,打一个大概的轮廓 ,明确素描纸的每一个部分大概要写的内容,然后补充上各种各样分隔线,比如直线、波浪线、虚线 、s型线等等 ,之后在大概的分隔线上添加一些花边,或者小图案,或者是文本框一样的卷轴。
在需要填充文字的文本框里可以选择用铅笔尺子打上格子 ,格子的宽窄由制作人来决定,但是同一个小故事的宽窄要相似。如果不想写那么多字的话,就把字写大一点,把格子画宽一点 。
以上内容 ,最好都用铅笔完成。
6
接下来就是要添加文字内容了。
因为之前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用铅笔完成的,而一旦有了铅笔的轮廓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 ,用不褪色的水笔或者钢笔在上面写字了 。
同一张手抄报上可以有不同颜色的笔写出来的字。比如说左上角选择用黑笔,右下角可以选择用蓝笔。相邻板块的颜色,也最好选择不相似 。除非整个布局有特殊的含义。
但是需要提醒的一件事情是 ,不要用红笔在上面写字。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用红笔制作的手抄报,都显得很不妥。
7
刚抄写完文字部分之后 ,手抄报的格局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所剩下来的就是修饰 。修饰步骤,建议使用彩铅 ,和有颜色的水笔。
毕竟水粉、油画什么的,用于制作手抄报,还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hold得住的。如果只用黑色的单调的水笔,大概显得比较压抑 ,如果使用铅笔素描的话,这张手抄报很容易就会模糊 。
8
将原有的铅笔痕迹,一点一点地擦除 ,再换上水笔和彩铅描绘精心描绘的图案。
一定要将铅笔痕迹擦除才能用彩铅描绘,不然会把纸张弄得非常脏哦。
在一些不明显的地方,如果需要画得更清新明亮一点 ,就可以使用红色,蓝色,或者黑色的水笔 ,其实已经足够了 。
还记得原来我们话在文字下方的横线吗?那些横线你可以选择用水笔重新描一遍,也可以选择将它们全部擦除。如果你将它们全部描一遍,然后再用橡皮擦去铅笔的痕迹 ,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奇妙结果哦!
9
记得在完成整张手抄报之后,一定要加以适当的调整,这样会使你的手抄报看上去更加的美观。
这些调整包括:错别字的修改、多余铅笔线的擦除 、添加部分小插画、填充空白且突兀的地方、精心描绘分隔线……
对啦,要在右下角写上你的大名和制作日期哦 ,日后回来看,很有纪念意义的!
4.小学数学手抄报的知识
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一)知识点: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母不变 ,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计算时,可以先约分在计算。分数乘法(二)知识点: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够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3、理解打折的含义。
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九。分数乘法(三)知识点:1、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
分子相乘做分子 ,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计算结果要求是最简分数。
2 、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 真分数相乘积小于任何一个乘数;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二单元:《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各部分的名称。 2 、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
顶 点 面 棱 个 数 个 数 形 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8 6 都是长方形 ,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 8 6 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2 长度都相等。
3、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4 、能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或者是长*4+宽*4+高*4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 、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展开与折叠知识点:1、认识并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
2、了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 ,并以此来判断。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1 、理解表面积的意义。
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计算图形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知识点:1、在观察中,通过不同的观察策略进行观察 。
如:一种是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 ,再加到一起;另一种是分别从正面 、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2、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三单元:《分数除法》倒数知识点:1 、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 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 ,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求倒数的方法。
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 3、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
0没有倒数,是因为在分数中 ,0不能做分母。分数除法(一)知识点:1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
分数除以整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二)知识点: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
3 、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 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除数等于1。
商等于被除数; 除数大于1 ,商小于被除数 。分数除法(三)知识点:1、列方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理解打折的含义。
如:打8折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八 。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知识点:1、明确我们在粉刷教室墙壁时必须知道的条件。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相应的面积。折叠:知识点:1、体会立体图形与展开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
2 、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四单元:《长方体(二)》体积与容积知识点:1、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入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体积单位知识点:1、认识体积 、容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2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 、1毫升的实际意义。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 ”作单位。
长方体的体积知识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其他两个条件求出问题。
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补充知识点: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体积单位的换算知识点:1、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有趣的测量知识点:1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 2、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一)知识点: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分数混合运算(二)知识点: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
分数混合运算(三)知识点:1 、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分数中的估算。
3、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 4 、对最后结。
5.数学手抄报的资料.要简短.快快.急~~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史 数学古称算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 ,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 ,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到原始公社末期 ,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 ,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 、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 。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 ,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 、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 、远的方法 ,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 、乐、射、驭 、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
春秋战国之际 ,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 ,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 。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 ,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 ”(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
还提出了“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 。
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方 、平、直、次(相切) 、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 ,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 ”,这个“非半”就是点 。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化和结果。
名家和墨家的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的讨论 ,对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 。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 ,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
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 、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 、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 ,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 。
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 、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 ,缺乏理论阐述等。
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 。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强调数学的应用性。
最后成书于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 ,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偏重于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一致的。 《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 、日本 ,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 。
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 *** ,并通过印度 、 *** 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 ,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 ,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
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 ,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 ”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 。
在“勾股圆方图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
趣味数学小知识内容
1.苏教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外知识
小学数学课外知识1. 1到100所有自然数中与100互质的各数之和是多少?2. 歌德巴赫猜想是说:“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 ”。
问:168是哪两个两位数的质数之和,并且其中一个的个位数字是1。3. 把21,26,65,99,10,35,18,77分成若干组 ,要求每组中任意两个数都互质,至少要分成几组?如何分?4.三个质数的乘积恰好等于它们的和的7倍,求这三个质数 。
5. 两个自然数的和是72 ,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是216,这两个数分别是几?6. 某个七位数1993□□□能够同时被2、3 、4、5、6 、7、8、9整除,那么它的最后三位数依次是多少?7. 连续8个自然数的和既是9的倍数 ,也是11的倍数,那么这8个自然数中最大的一个数的最小值是多少?8.写出10个连续的自然数,它们个个都是合数。9.1!+2!+3!+…99! 的后两位数字是多少?(注:n!= 1*2*3*…*n )10. 少年宫游乐厅内悬挂着200个彩色灯泡 ,这些灯泡或明或暗,十分有趣。
这200个灯泡按1~200编号,它们的亮暗规则是: 第一秒 ,全部灯泡变亮; 第二秒,凡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泡由亮变暗; 第三秒,凡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泡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即亮的变暗 ,暗的变亮; 一般地,第n秒凡编号为n的倍数的灯泡改变原来的亮暗状态 。这样继续下去,每4分钟一个周期。
问:第200秒时 ,明亮的灯泡有多少个?。
2.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不知道你的教材是哪个版本的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分数部分: 1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 如:23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 ,取其中的2份。
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23 的分数单位是13 ,它有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如: 13 = 26 = 39 = 412 1620 = 810 = 45 3、分数比较大小: (1)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 ,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如: (2)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
如: (3) 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相比较,先化成同分母再比较。 如: 4 、分数加、减法: (1)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如:25 + 35 = 55 = 1 89 - 19 =79 (2) 异分母分数相加 、减,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如: 小数部分: 1、小数的概念: 像5.83,12.5,16.72,0.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
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读作:五十六点八三 3 、小数比较大小: 小数比较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 ,如果小数部分第一位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第二位…… 如: 4、小数的加减法: 用竖式进行两个小数相加、减,要对齐小数点。 如: 方向与位置 1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2、南与北相对 ,东与西相对 。 3、地图一般根据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平移与旋转 1、平移:电梯 、缆车都是整体朝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平移。 如:升国旗;拉抽屉;电梯的移动;缆车等 。
2、旋转:风车、风扇转动的时候,位置没有移动 ,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这样的现象称为旋转。 如:摩天轮的转动;时针 、分针、秒针在钟面上的转动;拧瓶盖等。
3、轴对称图形:两边对折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 。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长方形、正方形 、圆等。 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
(求几个几是多少 ,用乘法) 如: 8个50连加的和是多少? 50*8=400 10个90是多少? 90*10=900 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14的20倍是多少? 14*20=280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 、正方形的相关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长方形相关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4、面积单位: (1)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千米 □ □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 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毫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l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 、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知道辨认方向的方法:可以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 ,也可以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能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相对的 。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 ,东北←→西南。 3.会辨别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书:练习一第3、4题;) 4.了解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用箭头“↑ ”标出北方。
(书:练习二第2题。) 5.并能看懂地图 。
(p4例2:知道建筑或地点在整个地图的什么方向,地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大本p1双基训练)。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 ,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 。
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大本:p3 左边第1 、2题;右边第1、2、3题;)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 ,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 、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大本:p5 第1 、3题 。)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l 知识要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14 例1)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 ,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
3.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越多越好)
分析 、归纳试商的方法 (一)除数靠近整百数的除法此类题我们要把除数看着整百数来除 。
例如,1902÷197= 1456÷202= 想:197≈200想:202≈200 200*9=1800 200*7=1400 确定试商9 确定试商7 做: 做: 因为:129 所以:试商正确 所以:试商正确(二) 除数靠近□50除法做此类题首先要加强学生对150、250、350……的倍数的口算训练 ,这是试商快而准的必要条件。其次在计算时要灵活的加以运用。
例如,765÷247=567÷152= 想:247≈250想:152≈150250*3=750150*3=450 确定试商3 确定试商3 做: 做: 因为:24 所以:试商正确 所以:试商正确(三) 除数在□50与整百之间由于除数是□16到□64的数有自身特点,如果我们仍然采取以上的方法,所的得的商有时会不够准确 。我们可以取除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整百) ,然后分别求出商,再求两商之和的平均值。
这个平均值便是我们要求的商或非常接近所求的商。 例如,781÷1361316÷261 想: 因为:781÷100商7 因为:1316÷200商6 781÷200商3 1316÷300商4(7+3)÷2=5 (6+4)÷2=5 所以:试商5 所以:试商5注:此种方法也应用与以上(二)的情况 。
(四)在试商时如何减少试商的次数 ,是巧商的目的所在。 由于我们是采用求近似数方法,所以试商可能或大或小。
这时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商为何会发生变化,并对变化加以分析、归纳。 (1)除数四舍五入 变小了 商可能 变大了(2)除数四舍五入 变大了 商可能 变小大了以上分析目的让学生在做多位数除法时 ,能很快的把它进行归类,并找到与之相应方法 。
从而达到巧商,提高正确率和速度。当然要使学生能够商得又准又快 ,达到巧商的效果。
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之外,还要多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所以适当的练习是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必要条件。
数学趣题 1.有48个学生参加三项体育比赛 ,但参加的每项活动的人数不一样,而人数都有一个数字“6”,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各有几人?2.龙龙和亮亮去公园玩,想买门票 ,但钱都不够,龙龙缺4元8角,亮亮缺1分 ,两人钱合起来仍不够,公园门票多少钱?3.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 ,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几分钟?4.有10张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动6张卡片 ,经过若干次翻动,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5.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 ,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年龄问题 1.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2.爸爸在过50岁生日时 ,弟弟说:“等我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我和哥哥的年龄之和等于那时爸爸的年龄”,那么哥哥今年多少岁?3.甲 、乙、丙平均年龄42岁 ,如果甲的年龄增加7岁,乙的年龄增加一倍,丙的年龄缩小一半 ,则三人岁数相等,问甲多少岁?4.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 、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 ,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填横式 1.将0~6这7个数填在下面的○中,每个数字恰好出现一次和两位数的整数算式。○*○=○÷○=○2.由1~9的9个数字组成下列算式 ,5的位置已经知道,将填入其它数字 □*□=5□□□÷□*□=□3.将1~9填入下式使等式成立(有的数字已给出) 。
□7*□=6□=□3-□□4.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空格内,其中有一个数字已经知道,每个空格内只许填一个数字 ,使算式成立: □□□÷□□=□-□=□-75.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空格中,每个空格只许填一个数字,使算式成立:鸡兔同笼问题 1.小丽的储蓄罐中有100枚硬币。她把其中的贰分币全换成等值的伍分币 ,硬币总数变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币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为33枚。
那么她的储蓄罐 *** 有 元 。2.三种昆虫共18只,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
其中每只蜘蛛无翅8条腿 ,每只蜻蜓是2对翅膀6条腿,蝉是一对翅膀6条腿。问这三种昆虫各多少只?3.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 。
做对一题得4分 ,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 题 ,做错 题,不做 题。
4.某杂志每期定价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某班一些学生订半年,其余学生订全年 ,共需1320元;如果订半年的改订全年,订全年的改订半年,那么共需订费1245元 。
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5.已知甲、乙、丙3位同学共解出100道数学题 ,且他们3人每人都解出其中的60道题。若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 ”,3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则“难题”比“容易题 ”多多少道?3年级练习 1.计算:9998+998+99+9+62.计算 174+177+183+182+176+180+179+1893.某校有70名男同学及若干女同学参加数学竞赛 ,平均分为63分,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 ,那么该校有多少女同学参赛?4.7个数的平均数是28,把这7个数排成一列,则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6 ,后四个数的平均数为33,则第四个数是多少?5.1,2,6,2。
4.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求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1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西南与东北)相对 。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 ,面西左为南。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 、南、北、东南、西北 、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 ,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 ,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 ,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 、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 ,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 ,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4、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 、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 ,试商,检查,验算 。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 ,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 ,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1 、两位数乘两位数 ,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 ,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 、整百的数 ,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 、②比较、③答题 。
→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 ,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 、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 ,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第五单元 面 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 、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6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 、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 ,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 、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 、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 、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 。
5.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一、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
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 、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植树问题首先要判断地形,分清是否封闭图形,从而确定是沿线段植树还是沿周长植树 ,然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
解题规律:沿线段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1 棵树=段数+1 株距=总路程÷(棵树-1) 总路程=株距*(棵树-1) 沿周长植树 棵树=总路程÷株距 棵树=段数 株距=总路程÷棵树 总路程=株距*棵树 例 沿公路一旁埋电线杆 301 根,每相邻的两根的间距是 50 米 。后来全部改装,只埋了201 根。
求改装后每相邻两根的间距 。 分析:本题是沿线段埋电线杆 ,要把电线杆的根数减掉一。
列式为 50 *( 301-1 )÷( 201-1 ) =75 (米)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1 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与整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的结构 、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含有分数。2分数乘法应用题: 是指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
特征:已知单位“1 ”的量和分率 ,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
找准要求问题所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 3 分数除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 ,“另一个数 ”是标准量。
求分率或百分率,也就是求他们的倍数关系 。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搞清把谁看作标准的数也就是把谁看作了“单位一” ,谁和单位一的量作比较,谁就作被除数。
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是比较量,乙是标准量,用甲除以乙。 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减乙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关系式(甲数减乙数)/乙数或(甲数减乙数)/甲数 。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 ,求这个数。
特征:已知一个实际数量和它相对应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 。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 ”的量把单位“1”的量看成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方程,或者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列算式 ,但必须找准和分率相对应的已知实际 数量。
三、度量 一、长度 (一) 什么是长度 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 (二) 长度常用单位 公里(km) 、米(m) 、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三) 单位之间的换算 1毫米 =1000微米 , 1厘米 =10 毫米 , 1分米 =10 厘米 , 1米 =1000 毫米 , 1千米 =1000 米 二、面积 (一)什么是面积 面积,就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
对立体物体的表面的多少的测量一般称表面积。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 (三)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公倾 =10000 平方米 , 1平方公里 =100 公顷 三 、体积和容积 (一)什么是体积、容积 体积 ,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 、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 (二)常用单位 1、体积单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升、毫升 (三)单位换算 (1)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 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四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吨 :t 千克: kg 克: g (三)常用换算 一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五、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年 、月 、日 、时 、分 、秒 (三)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365天 (平年) 1年=366天 (闰年) 一、三、五 、七、八、十 、十二是大月 , 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 、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六、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元 、角 、分 (三)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
6.有关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位置与方向
东、南、西 、北、东北、西北 、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二、年月日:
(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是平年不是闰年 ,2000年是闰年不是平年。
(2)闰年的二月是29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 。其他月份中,大月份是31天 ,小月份是30天。
(3)1年有12个月,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4)同一时刻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相差12 。
三、面积和周长
(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 、平均数和小数
(1)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
(2)象0.2,1.8之样的数叫小数
五、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
1、人民币单位(元 、角、分):
①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② 1分=0.1角;1角=0.1元;
2、长度单位(千米 、米、分米、厘米、毫米):
①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③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3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①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7.课外数学小知识
一 、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德国人哥德巴赫给当时住在俄国彼得堡的大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否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能表示为两个奇质数之和?如6=3+3,14=3+11等。第二 ,是否每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表示3个奇质数之和?如9=3+3+3,15=3+5+7等。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它是数论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常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二、在很久以前印度有个叫塞萨的人,精心设计了一种游戏献给国王 ,就是现在的64格国际象棋。国王对这种游戏非常满意,决定赏赐塞萨 。国王问塞萨需要什么,塞萨指着象棋盘上的小格子说:“就按照棋盘上的格子数 ,在第一个小格内赏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赏我2粒麦子,第三个小格内赏4粒 ,照此下去,每一个小格内的麦子都比前一个小格内的麦子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所有64格的麦粒 ,都赏给我吧。”国王听后不加思索就满口答应了塞萨的要求。但是经过大臣们计算发现,就是把全国一年收获的小麦都给塞萨,也远远不够 。赛萨的话没有错,他的要求的确是满足不了的。根据计算 ,棋盘上六十四个格子小麦的总数将是一个十九位数,折算为重量,大约是两千多亿吨。国王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 ,却用其无知诠释着知识的深奥 。
三、古希腊的智者是怎样测量金字塔的高度的 先在地上立一竹竿,在有太阳的同一时刻分别测量竹竿的影子和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然后计算出竹竿长度与竹竿影子长度的比例 ,这个比例就是金字塔高度与金字塔影子的长度的比例。用这个比例和金字塔影长就可以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
1. 一年级小学生趣味数学小知识(一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一年级小学生趣味数学小知识(一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1.一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趣味题
1.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 。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3.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 ,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4.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 ,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5.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6.王某从甲地去乙地 ,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 。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7.时钟刚敲了13下 ,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8.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 ,需要几年?
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 ,妈妈怎么办好呢? 10.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11.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 ,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 ,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3.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 ,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4.小军 、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 。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15.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 ,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 ,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答案:
1.20只,包括手指甲和脚指甲
2.因为他付给售货员40元,所以只找给他2元; 3.0条 ,因为他钓的鱼是不存在的; 4.6里,36里;
5.只要教小狗转过身子用后脚抓骨头,就行了。
6.他们相遇时,是在同一地方 ,所以两人离甲地同样远; 7.应该修理时钟;
8.它永远不会把草吃光,因为草会不断生长; 9.妈妈先吃一块,再分给每个孩子两块; 10.15米; 11.4,0,3. 12.4只; 13.5只;
14.2盘;
15.原来小华糖多;14-8=6块 ,因为多给了6块两人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所以原来小华比小明多12块
2.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
1、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 。
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 ,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 ,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 ,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 “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 ,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 ”“我不怕苦 、不怕累 ,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 ,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 。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
蜗牛特别高兴 ,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
早上 ,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
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 。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
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 ,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
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2、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古依木,雇了一个叫扎克的长工 ,答应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到了年底,古依木对扎克说,你的工钱存在我这儿 ,将来可以办大事。
老实的扎克同意了。一晃19年过去了,扎克年老力衰了,大地主古依木就想把他辞退 。
一天 ,古依木把扎克叫来,说:“你在我家做了19年,现在我给你19斤油 ,你走吧!”扎克一听急了,说:“老爷,你讲的每年给‘一头牛’的工钱,怎么变成‘一斤油’了呢!”古依木两眼一瞪 ,咆哮说:“那是你听错了,老爷还会赖你吗? ”不容分说就把他赶出了门。 扎克提了19斤油呆呆的坐在路旁。
这时正好看见阿凡提骑着小毛驴过来了 。扎克连忙把这事告诉阿凡提,请他帮忙算回工钱。
阿凡提想了片刻说 ,好,我和你一起上古依木家里去评理。” 古依木在家里正在喝酒,冷不防阿凡提和扎克走了进来 ,古依木心里有点慌,装着笑脸道:“阿凡提先生驾到,不知有何贵干?”阿凡提说:“扎克想做个小生意 ,特来借三两银子,由我作保,不知老爷肯不肯 。 ”
古依木一听 ,心宽了,连说:“有阿凡提先生作保,当然可以。扎克是老实人,年息对本对利就行了。”
于是 ,三对六面写好了借据 。古依木正要去拿银子,阿凡提拉住了他说:“办事情要公平,借你的钱是对本对利 ,那么,阿凡提每年一斤油存在你这里,也应该对本对利。”
古依木眼珠一转 ,暗想十九斤油的利钱能有多少,大不了几百斤油吧!就说:“好吧,看在阿凡提先生的面上 ,算出多少,我照付就是了。” 于是,阿凡提拿过算盘说:头一年 ,工钱1斤,第二年加利息1斤,加工钱1斤,共3斤 ,第三年是7斤,第四年是15斤……不到一刻工夫,算出了结果 ,把大地主古依木吓得目瞪口呆 。
最后连连央求:“阿凡提先生,请你向扎克说说好话,我情愿还他19头牛的工钱! ” 扎克拿到了19头牛的工钱 ,三两银子当然不借了。 请问小朋友,每年一斤油,按照古依木对本对利的算法 ,19年的本息账,到底是多少? 3、辨方向 早晨起床面向阳,开动脑筋想一想; 前是东来后是西 ,左是北来右是南; 伸出左右两只手,东南西北记得牢; 地图方位有规定,上是北来下是南; 左是西来右是东,小朋友们要分清。
4、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题1 、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 ,但比白兔快 。”
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
根据下面三句话 ,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 。 ( )最大,( )最小。
3 、根据下面三句话 ,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
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 ,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 (1)中班比小班少; (2)中班比大班少; (3)大班比小班多。 ( )人数最少,( )人数最多 。
5、三个同学比身高。 甲说:我比乙高; 乙说:我比丙矮; 丙:说我比甲高。
( )最高,( )最矮。 6 、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
甲比乙重 ,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 )>( )>( )>( )。
7、小清、小红 、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 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 )、( ) 、( )、( )。 8、有四个木盒子 。
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 )盒子 ,( )盒子,( )盒子,( )盒子 。 9.张、黄 、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
根据下面三句话 ,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1)甲。
3.一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
1、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 ,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 ,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 ,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
数学课上 ,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 ,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2、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 ,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题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 ,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 ,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 ,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3 、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 ”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 ,《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 ,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 ,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即47-35=12(只)。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 ”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 ,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 ,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4、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 、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 ,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 ,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 ,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 ,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是多少呢?
4.求小学一年级数学故事趣味题 并求答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老虎认亲故事
哼哼对怎样算出来比例一样 ,不大明白。
老虎挺了挺胸说:“这个容易,这个正方形有4*4=16个方格,你看看黑色的占了多少方格 ,就可以算出比例来。”
哼哼把头一歪,问:“有的黑色的占了多半个方格,有的占小半个方格,这怎么算啊?”
老虎说:“凡是黑色的占够了半个方格就算一个方格 ,如果不够半个方格就算0个方格,也就是不算啦! ”
“1、2 、3……11,你的黑色花纹占11个方格;1、2、3……11,
前是一家人 ,是亲戚!亲戚亲,亲戚亲,砸断骨头还连着筋!”
哼哼上下打量一下老虎 ,问:“唉,上一次我见到你还挺笨,怎么一转眼变得这样聪明啦?”
老虎乐呵呵地说:“那是有聪明的狈帮助嘛!”
“聪明的狈是什么东西? ”哼哼追问 。
老虎自觉说走了嘴 ,赶紧改口说:“不,是我变得聪明了呗!”
“聪明得这样快?不对,我要考你一个问题。”哼哼说 ,“在一个大笼子里装有野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野鸡 、多少只兔子? ”
老虎立即答出:“一只也没有啦!”
哼哼一皱眉头问:“怎么回事?”
老虎说:“都叫我吃啦! ”
哼哼一瞪眼睛说:“这是做算术题 ,不许吃!”
老虎眼珠一转,说:“你等一下,我去找个安静地方算一算。”说完就消失在密林中 。
老虎找到狈 ,说:“哼哼考我一道题,我不会做。 ”接着把题目说了一遍。
狈干笑了两声说:“这是‘鸡兔同笼’老问题。有现成的公式:兔数=
12=23(只) 。”
“兔子12只,野鸡23只 ,我这就去告诉小花猪。”老虎扭头就往回跑
5.一年级数学小故事50个字
1. 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 ,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 ,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2. “0 ”与“1”的小故事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 ”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 ,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 ,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胖子“0 ”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 ,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哟!”“1 ”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 ,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 ”针锋相对。“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 ,“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 ,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 ,哪有你'1'呢?”“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 ,永远不能领头 。 ”“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 ,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 ”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 ,'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 ”、瘦子“1”哑口无言 。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 、'0',其实 ,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 ”“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 ”语重心长地说。
3. 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 ,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 ,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 ,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 ,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 ,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 ,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 ,小松鼠摘了16-9=7(个)。
4. 阿凡提的故事
这天,阿凡提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毛驴从外面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人 。
“阿凡提回来了!”高个子和矮个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 ,请阿凡提为他们算算五个铜币该怎么分。阿凡提笑着说:“啊,两位先生,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怎么为你们算呢? ”这两人说了一阵子 ,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来这两人今天合伙做饭吃,高个子拿出了200克大米,矮个子拿出了300克大米 。饭做好后 ,两人正准备吃,忽然来了一个过路人,这个过路人向他们提出了把煮的饭让三个人吃的请求。结果三人一起把饭吃完。过路人临走时 ,向高个子和矮个子道谢,还留下了5个铜币作饭钱 。可5个铜币两人怎么分呢?矮个子说,他出了300克大米 ,就拿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就拿两个铜币。可高个子说 ,这5个铜币是过路人给他俩的,应该平分,每人拿两个半铜币。两个人算过来算过去,都不知怎样算才对 。
阿凡提告诉高个子和矮个子说:“好办。依我看 ,应当这样分。”阿凡提说出了他的分法:高个子得1个铜币,矮个子得4个铜币。两人听了非常吃惊,后来在阿凡提讲了这样分法的道理后 ,他们都很信服,高高兴兴地走了 。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要这样分吗?原来是这样的:
因为5个铜币是一个人的饭钱 ,吃饭的是三个人,所以三个人的饭钱应为15个铜币。这顿饭共用500克大米,那么100克大米的价钱应为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 ,按钱算是6个铜币,他一起吃饭的,应扣饭钱5个铜币 ,所以他只应得1个铜币 。矮个子出了300克大米,按钱算是9个铜币,他也一起吃饭的,也应扣饭钱5个铜币 ,所以他应得4个铜币。
6.一年级数学小窍门知识
一年级的数学主要就是加减,多练习即可。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接受一种新的知识 ,主要实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跟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下课之后要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去问 ,在做作业的时候,先把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还要牢牢的掌握公式及推理过程 ,尽量不要去翻书。
尽量自己思考,不要急于翻看答案。还要经常性的总结和复习,把知识点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二 、多做题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大量做题是必可避免的,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先以书上习题为主,答好基础,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开拓思路,练习各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 ,应该记录下来,反复加以联系。
在做题的时候应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集中注意力 ,这样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形成习惯,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考试的时候 ,大部分的题都是基础题,只有少数几道题时比较难的题,所以我们要调整好心态 ,鼓励自己,在做题的时候认真思考,不要浮躁 ,在考试之前做好准备,做一做常规的题型,不要为了赶时间而增加做题速度 ,要有条不紊的进行。
7.一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1.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 ,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 ,不一会袋子装满了 。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 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6 个松果,现在还有9个 ,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 ,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 ,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 ,用减法计算 。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6-9=7(个)。
2.高斯在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算算看 ,题目是:1+2+3+4………+96+97+98+99+100=?本以为学生们必然会安静好一阵子,正要找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 ,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将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想加,也就是说:1+2+3+4+…………+96+97+98+99+100+100+99+98+97+96+…………+4+3+2+1=101+101+101+…………+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 ,但算式重复两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过了其他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 ,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
关于“数学小知识手抄报简单(数学小知识手抄报内容一两百字)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蓝色水域]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tjs.cn/yxfl/202509-1256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蓝色水域”!
希望本篇文章《教程辅助!“微信跑得快怎么让系统发好牌”(怎么设置胜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亲,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