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 ,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 ,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 。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戏 ,深受广大玩家的喜爱。在这个游戏中,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赢取胜利,同时还能与其他玩家互动。
在游戏中 ,有一些玩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胜率和更多的金币而使用了开挂神器 。开挂神器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在游戏中获得不公平优势的软件或工具。
如果你也想尝试使用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下载和安装:
软件介绍:
1 、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
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 ,既有效果 。
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
4 、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 ,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操作使用教程:
1.通过添加客服微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 、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 ,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 。
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 ,绝对没有被封的危险存在。
4 、快速稳定,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土豪。安卓定制版和苹果定制版,一年不闪退
网上有关“《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71集 两都巡幸(解说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71集 两都巡幸(解说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第71 集:两都巡幸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拥有两千多万人口,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京,也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元朝时它的名字叫做大都。这是也曾是元朝时期的一座繁华都市,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上,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破败 ,只有这几棵生命力顽强的榆树,带给这里一丝的生气。它,就是元上都城 。两座城市 ,两样命运,一个家喻户晓,一个少人问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两座城市曾经息息相关 ,紧密相连。从公元13世纪起,元朝靠着这两座城市构建起它基本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每位皇帝都有在这两座城市之间来回巡幸:春天,从大都北巡上都 ,秋天,从上都南返大都,如此反复 ,年年如此,大都和上都,两座都城 ,两座城,构成元帝国两大神经中枢 。
这是公元1289年农历二月十七,元大都又一次从寒冬中苏醒 ,冰雪融化,春寒料峭。健德门外,百官齐聚 ,鼓乐齐鸣,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准备由此出发,往北行进。队伍里最显眼的是四只大象牵引的象辇,这些忽必烈征战缅甸的战利品 ,成为了皇帝的坐骑 。象辇用狮子皮包裹,四角插着五彩旌旗,每只大象背上各骑一位藩官 ,导引象辇前行。乘坐象辇的正是元朝帝国的皇帝忽必烈,随性的人员有护卫随从,后宫家眷 ,还有文武百官和文人墨客。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这一天开始,长途跋涉八百多里,前往元帝国的另一个都城—上都开平 ,在那里,皇帝将度过整个夏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两都巡幸制 。那么 ,忽必烈为何不辞辛苦的两都间来回奔忙,将皇帝宝贵的精力消耗在这崇山峻岭和荆莽丛林之中?
在成吉思汗时期,大蒙古国并没有自己正式的都城,而是在怯绿连河、斡难河 、土兀剌河三河之源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中心——四大斡耳朵。直到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即位 ,即公元1235年开始,才在鄂尔浑河畔兴建哈剌和林城,作为大蒙古国的首都 ,此后,历经贵由、蒙哥两位大汗,均以哈剌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首都 ,直到主管汉地事务的忽必烈即大汗位,蒙古政权的统治中心才随之南移。
魏坚:元上都的建立应该说是由很多机遇造成的,一个是蒙古族强大起来之后 ,它需要南下漠南,在汉地进行统治,加上忽必烈身边有一群包括汉人、契丹人 ,很多不同民族的谋士 、武将的存在,他们首先是要在接近汉地的地方集聚力量,要有一个活动的地方,于是 ,他们就在金莲川这儿,建一个城,忽必烈就让刘秉忠选地建城郭。
刘秉忠是忽必烈身边最重要的谋士 ,曾做过道士,后来出家为僧,他博学多才 ,通晓易经、天文、地理 、律历、奇门遁甲之术 。开平城的选址,在滦河的上游的闪电河畔,北面是起伏的山冈 ,东西是开阔的草原,每到夏季,水草丰足 ,遍地盛开金莲花,因此被金世宗改名为金莲川。
公元1256年,在刘秉忠的主持下,开平新城拓土动工 ,道士连坐法事五天五夜,并与王府官员前往各地,将金龙玉册投于名山大川 ,开平府很快建成。公元1259年,蒙古国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的过程中去世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260年 ,忽必烈在这里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即大汗位,以建元中统 ,开平成了忽必烈统治的政治中心。开平城随之被扩建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城,一座宏伟而瑰丽的草原城市—元上都。
建成后的上都城由宫城、皇城 、外城三城组成,外城和皇城为正方形 ,宫城略为长方形 。外城的建设极具蒙古特色,城墙用黄土板筑成,北部是可供忽必烈涉猎游玩的皇家园林—御苑。南面则是官署和作坊区,这里还有按照蒙古旧制举行重大庆典宴会的昔剌斡耳朵。皇城内街道整齐 ,官署、寺庙、道观等建筑错落分布 。东 、西两侧有关厢,西关为商业区,街市繁华 ,东关近皇城,帐房错落有致,是前来朝觐的诸王安置部众的地方。
宫城位于全城的东南角 ,四角有角楼,东、南、西各开一门,城外有一平坦的广场 ,宫城内的建筑多以汉式为主。核心建筑是气势宏伟的大安阁,大安阁是用拆毁的宋汴京熙春阁的材料,依照熙春阁建造的 。据说汴京拆下的熙春阁木材多达“万计 ” ,通过水路和陆路运至开平,耗费极大。这里也是忽必烈临朝、议政 、接见臣下和举行其他重大典礼的地方。
刘晓:他在建上都的时候,既结合了中原的都城的建设规划,又融入了蒙古草原的一些特色 ,所以上都是二元化的一个都城,当时的上都确实非常的繁华,而且有各种肤色的人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当时都在上都,然后大家之间相互做买卖,包括其它的交流方式 ,应该是人非常多的,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
魏坚:建元中统1260年,中统元年 ,大元王朝是1271年,又过了十一年以后的事了,那么在这十来年当中 ,其实后来被称作上都的开平,实际上起着一个临时都城的作用 。那个时候蒙古人正在四处征战,而且不断扩大地域,又声威显赫。但是他逐渐的安定下来以后 ,特别是汉地的统治,逐渐稳定的时候,忽必烈已经开始注意了这个整个国家这个体制的安定 ,汉地这一块经济的发展,对北方是有巨大的诱惑力的。所以你想发展起来,没有汉地这一块的经济 ,是搞不上去的,而且将来他的国家的发展,也是要靠这块地方的 ,所以他必须有大都来做一个都城 。
大都的选址很快确定,那就是当时的燕京,府名大兴 ,燕京的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燕国古都蓟,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一直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到忽必烈统治时期 ,这里的名字早已从金中都恢复为燕京,忽必烈选择这里建立新都,还有另一层重要原因。忽必烈在开平登上汗位的一个月 ,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在部分蒙古宗王的拥戴下,宣布继任大汗,而在之后兄弟二人长达五年的汗位争夺战中 ,燕京成为了汉地粮草军马北上的重要军事驻地,由此也更加凸显了在汉地建都的必要性。
公元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 ,并在燕京营建又一个政治中心 。元至元元年(1264),燕京正式命名为中都,然而 ,新的中都却无法在金朝中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因为公元1215年,蒙古军地占领这里之后,金中都就已经残破不堪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城市供水也存在问题。
刘晓:它(金中都)是靠西边的莲花池,水量并不大,就是不适合大都市以后发展的需要 ,最后当时选的是金中都的东北部位,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呢,这个地方本来有金朝的离宫 ,就是皇帝的离宫,而且水系很发达。而且这个离宫,像琼华岛 ,当时的琼华岛在建设都城之前,就已经做过一些修缮,以这个为中心点向外拓展的话 ,就非常合理 。
琼华岛,位于今天北京的北海公园,这里原本是金代的一座离宫,岛上建有著名的广寒殿。公元1261年 ,忽必烈下令重修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元帝国的新都建设开始准备了。广寒殿曾是整个新都的制高点,建筑金碧辉煌 ,殿上既可以远眺西山,也可以欣赏都城的美景,只可惜这座辉煌的宫殿后来在明万历年间坍塌 ,从此无迹可寻,只留下一支忽必烈曾经用过的巨大酒缸,存放在北海团城的承光殿中 。这个名为“渎山大玉海”的酒瓮 ,成为大都营建的历史见证。
至元四年(公元1267),忽必烈下令兴建中都新城,至元八年(1271) ,蒙古国正式定国号为“大元”,至元九年(1272),忽必烈又命名中都新城为大都,大都新城正式作为京师进一步规划营建。至元十一年(1274)正月 ,忽必烈御正殿,受诸王百官朝贺。
元大都承袭了元上都宫殿、皇城、外城三重城垣的布局,它的总设计师仍然是刘秉忠 ,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周礼·考工记》,呈正方形,每边长九里 ,各有三门,城中有纵横交错的宽广大道共九条,大都的设计还严格遵循了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的整体布局 。在今天的北京城可以见到的元大都遗址已经非常有限,然而对于元大都有着二十多年研究的王岗研究员告诉我们,忽必烈当年下令营建的大都城规模应该非常宏大。
王岗:这儿就是元大都的城墙遗址 ,当年修建大都城的时候,主要还是以这种土城墙为主,现在咱们这个位置,大概是在肃清门的位置 ,就是元大都城的西城墙的靠北边的这个城墙的城门,原来的城墙非常高,非常宽 ,宽和高的比例大概是三比二,文献记载,叫城方六十里 ,规模已经是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北京的都城当中规模最大的。甚至比明朝修北京城的城墙规模还要大一些 。
元大都的外城城墙由黄土夯筑,底部较宽 ,逐渐收窄,宽 、高、顶的比例为3:2:1,为应对大都多雨的夏季 ,城墙设计有多处排水设施,城墙上还曾盖有苇衣,整个大都城墙周长为28600米,城墙四周共开城门11座 ,这些门的命名取义按五行方位或有关含义而定,东、西 、南各三门,只有北边开健德门和安贞门 ,这样设计曾让人们困惑不解。
陈高华:元代好多写诗都提到,大都城市哪吒城,就是三头六臂 ,三个脑袋,南边三个门,六臂 ,东、西都三个门,这就是六臂,两条腿属于北方的两个门 ,它是按照哪吒传说来设计的。可能跟当时人认为哪吒是一种保护神有关系,所以他大都设计成象征是哪吒的形象,搞了十一个门 。
王岗:阴阳学说当中单数属阳,双数属阴 ,那么北面的城门,它因为是属于阴的这一面城门,所以宋朝是四个城门 ,元朝是两个门都是双数,这是不错的,从体制上来说 ,就是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阴阳观念,在都城建设中的体现,这是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正好和传说当中的哪吒的形象吻合 ,三头六臂两只脚,刚好是这么一个形象,所以当时元朝人在作诗的时候 ,就提到大都是一座哪吒城,这是一种等于是传说和现实的都城体制的巧合,或者说是一种传承当中的一种偶然相合的因素。
宏伟壮观的大都城历经二十多年才全部建成,整个大都城坐北朝南 ,以积水潭东北岸的中心台为基准,对称展开,中心台方幅一亩 ,是刘秉忠实测出来的全城平面布局中心点 。南侧有石碑刻有“中心之台 ”四字,以南至旧金口河(今东西长安街),向西尽积水潭的距离为半径 ,向东、北两侧对称展开,以确定全城的四至,这在中国的都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然而中心台虽然是全城的中心位置 ,却并非皇城之所在,而是设置了元代人们生活中更为重要的两座建筑—钟楼和鼓楼。
王岗:钟鼓楼在元大都的时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这种规划设计是从元代开始的 ,它是一种当时人对于整个城市的一种观念的体现,就是社会的发展,应该按照自然的发展,按照天体运行的发展的规律来运行 ,它是这么一种理念 。所以当时他把这个天,实际上和天相关的钟楼和鼓楼放到而来全城最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于比皇权还要高。
元大都的皇城和宫城与今天的北京城有所不同 ,皇城由以太液池为中心的三大建筑群组成,北面还有御苑,整个皇城水系环绕 ,而宫城的面积,则没有今天的紫禁城那么大,它位于皇城的东部 ,处于全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宫城的主要建筑分南北两大部分,南面以大明殿为主,北面以延春阁为主。大明殿是朝廷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 ,凡皇帝登基 、元旦、庆寿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大明殿后面为延春阁,阁下称延春堂,是举行佛、道等宗教仪式和宫廷宴会的地方。
在今天的北京城,胡同已经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符号。很少有人知道胡同一词 ,原本就是蒙古中对于水井的称呼,而此前,中国都城的设计多数都遵循着坊市制的规则进行设计 ,高高的房墙内是人们的居住区,而商业贸易区则专门设置,这一格局直到北宋时期才被打破 。而元大都在一开始就完全破除了坊墙的设计。
王岗:蒙古游牧民族对商业的发展是特别重视的 ,对于城市坊墙的束缚,他是肯定要破除的,但是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 ,就是政治方面的考虑,一个就是说居民的活动,没有什么隐藏的地方 ,再一个他镇压民众的反抗就会很容易,同时大都城也开始作为一个都城的格局的变化,就是从坊里制度向街道四合院制度转变的过程。现在的北京的的东西城当中,很多的胡同和四合院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旧的格局 ,基本上没变 。
宽阔的街道,交错的胡同,带来了人们前所未有的便捷沟通 ,交易变得异常便易,这里常年居住着四五十万人口,来自天南海北 ,说着各种方言的商贾 、雇佣军人、旅行者、外交使节、传教士,匠人云集于此。波斯 、阿拉伯和高丽的商人们,把马匹、人参、麻布等贩运到大都 ,再把各种日用品 、纺织品和书籍等贩运回去,元大都成为了一座中世纪的国际大都会。
然而,这一切的正常运转都源于元大都一项重要的规划设计 ,那就是水系 。元朝的水利建设在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著名水利学家郭守敬不仅勾划出了元代水利的大格局,也一手编织了成就大都繁荣的水网。
王岗:这个高粱河的水系呢,包括大都城里的用水 ,包括咱们现在通惠河的漕运,从通州往大都城运输各种物资,都是走的这个水系 ,所以当时从江南过来的船,可以通过运河一直运送到积水潭水域来。这是咱们通惠河的一个闸口,在元代的时候最初修的是木闸 ,木闸修完了以后呢,时间长了就朽了,朽了以后就改成了石闸 ,石闸到现在七百多年了,这个石闸现在保留还非常好 。京杭大运河、包括会通河,御河 ,它那河上都有这种闸。
金水河、太液池构成了宫苑用水系统,而高梁河 、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系统,遍布城内的水井则满足城内居民的生活用水,大都立体化的供水体系不仅满足了几十万人的生活所需 ,也成就了大都各种货物的舶来运出,成就了南北文化,乃至世界东西方文化的沟通融合。
而此时的元上都也已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最繁荣的经济中心 ,这里有发达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交换市场,也是由内地向岭北行省集运粮食和其它物资的最大转运站。这里是草原丝绸之路的起点,以上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道上 ,是行色匆匆前往上都朝觐元朝皇帝的外国使者,以及波斯、缅甸 、印度、尼泊尔、意大利等国的学者 、高僧、商贾、工匠、艺人,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是上都派往欧洲和亚洲国家的使节 。元大都 ,元上都,元帝国的两个都城都成为了当时世界瞩目的国际大都市。
自忽必烈始,元朝皇帝每年就在这两座都城之间来回巡幸 ,轮流办公,处理国家大事,这一制度被称为两都巡幸。
陈高华:当忽必烈开展造大都城的时候,中亚一带的一些蒙古贵族 ,专门派人来责问他,说我们蒙古人从来就是过着草原的生活,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一个大都城 ,你自己就不回到草原上去,这很典型的反映了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跟忽必烈政治理念上的一个冲突 。按照大多数蒙古贵族 ,成吉思汗的子孙来说,他们认为在草原上过游牧生活,是他们的传统 ,是他们的理念。
魏坚:说你是一个蒙古子弟,我们用的是草原的这套管理制度,你就用汉家礼仪 、汉家制度 ,这套汉家东西,你违背而来祖宗的家法,这是不可以相融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所以他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我把一个都城留在蒙古高原上 ,留在草原地带,一来可以笼络这些对他不满的蒙古宗王,二来他也有了一个统治北方的一个根据地 。
对于草原民族而言 ,逐水草而居,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即使在取得了政权之后 ,他们也常常实行一种叫四季捺钵的制度,按照季节的变化来变化营地,同时处理政务 ,训练军马。从蒙古人时代,一直到蒙哥汗时代,依旧保持了这种制度,直到忽必烈在开平兴建了都城 ,蒙古国的政治中心才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了下来。
魏坚:忽必烈不能放弃上都,而且上都从心里上来说,是他的龙兴之地 ,所以后来那些个好多蒙古的皇帝继位,一定要跑到上都去,至少有六个皇帝是在上都继位的 ,那是正统 。所以这几样东西加在一起,决定了忽必烈要实行两都巡幸。即保留了北方民族这种基本的习性,另一方面呢 ,他又保留了一块地方,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所以他每次去的时候 ,有人把它看成一个夏宫,是一个避暑的地方,那不是。
就这样,两都巡幸从忽必烈开始成为了元朝历代皇帝重要的任务 ,每年隆冬刚过,浩浩荡荡的队伍都会从德胜门出发,沿着固定的路线前往上都 ,到了秋天再从上都返回大都 。皇帝巡幸出发的日子更像是大都和上都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起在大都,六月十五日起在上都 ,都要举行盛大的迎佛仪式和游行活动,称游皇城。皇帝和后妃、公主 、贵臣、近侍全部穿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彩楼上观看表演 ,富人商贾争相拿出珍藏的珠宝、奇玩互相夸耀,游行队伍首尾长达三十余里。参与仪式或游行活动的有五千人,所穿衣服和所饰道具均由朝廷发给 ,队伍因此显得鲜丽整齐,可谓“珠玉金秀,装束奇巧”。往来两都之间的巡幸线路有四条:驿路是一般官员和商人等走的主要通道,设有11个驿站 。东路有两条 ,一条专供监察御史和军队使用,另一条是皇帝的专线,也称为“辇路” ,西路皇帝南返大都的路线,也称东出西还。
从事考古研究的魏坚教授,正带着他的学生们进行一次实地考古 ,他们出发的路线基本接近于当年元朝皇帝北巡上都的路线。魏坚教授曾经在二十年前全程参与了元上都的考古发掘,他特意将两都巡幸的遗址设置在了此次考古研究的线路上 。
魏坚:目前我们所在的遗址就是河北沽源的小宏城子古城址,这个是元代的察罕脑儿行宫所在地 ,这是东西御道上来合围的地方。所以你往回翻还是往上走,都要在这儿合拢,除了正中央中心偏北的地方 ,就现在我们看到蒿草里面高出来那一块—大殿,而且明显地看出前面一块后面一块,就是元朝在中国这种宫殿的前朝后寝式的这种建筑,前面是朝堂 ,后面是住人的地方。一般是工字型的,中间有一个亚腰,细一点 ,然后前面一个大殿,后面一个大殿,所以这是一个主要的殿址 。
巡幸线路的行营 ,多设在这样水草丰美的地方,既可以驻足渔猎稍作休整,又可以在行营处理政务。皇帝巡幸两都 ,中央机构主要长官也需随驾,议理朝政。一些重要的衙属,在上都均设有分支机构 ,他们有近半年的时间在上都避暑理政,只留中书平章政事 、右(左)丞居守大都处理庶务 。
魏坚:过去人们认为是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其实元朝本身它自己 ,好像是武功比较强盛些,但是他们对这个文化并不摒弃,对这些文人非常友好 ,而且也经常把他们收在帐下,为他们做一些诗词歌赋这些东西,特别是两都巡幸的时候 ,叫扈从诗人。现在那些诗,扈从诗,有专门的集子 ,那描写的非常清楚,所以我们通过这些扈从诗,了解好多元代的历史。
从各类文献资料统计显示 ,有关元朝上京纪行诗近千首,主要就是描写皇帝巡幸驿路的风光景物,这些诗歌中,虽难有今人熟知的传世之作 ,却成为了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此时的上都城水草尚未青绿,但随着皇帝巡幸队伍的到来,这里很快便会热闹起来。军队安营扎寨 ,人们开始为上万人在这上都半年的生活、贸易做着准备,草原上的各路宗王、西亚和欧洲的使节们都已经在前往上都的路上。
魏坚: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元上都外城西北角 ,再往西北方向一公里左右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龙岗的一部分,叫哈登台敖包 ,偏北 、偏西点的地方,我们管它叫西山敖包,敖包下面就是著名的元代的两个粮仓之一 ,万盈仓,那么另一个仓房,就在东面,叫广济仓。它的布局和万盈仓的布局完全一样 ,也是存放粮食的地方 。北边的小山包下面这一块,我们调查发现了两处兵营,指挥系统、仓储系统、居住的系统 ,房子一排一排非常整齐,跟咋们现在排的房子一样,我们当时算了一下 ,如果每间房子住四个士兵算的话,大概可以住八千人,而上都当时两都巡幸时候的卫戍部队 ,连汉军带蒙军,大约有两万人。
冷冷清清的上都城很快便成为了十万人聚集的大都市,各国贸易在这里展开 ,一年中最为隆重的祭祀 、宴请、岁赐、议政等活动陆续在上都进行。在今天的元上都,还有一处被称为羊群庙的祭祀遗址,这里出土的几尊石像,曾见证了上都隆重的祭祀仪式 。
魏坚:羊群庙遗址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当年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盗墓的现象,我们来处理盗墓的现象来的,结果来了后一挖才发现 ,前面出来四尊,有三尊是没有头的,其它都完整 ,第四尊只有脚跟前一部分了,不完整了,一共是是尊汉白玉的石雕像。而这个地方呢 ,又恰恰是在元上都西北,大概35公里远的地方,从元史里边记载的在元上都西北70里地 ,是元朝皇家祭天祭祖的地方,那正好是这个地方,每年的七月初七和七月初九,他们这个黄金家族 ,帝王之家要来这儿祭天祭祖。
隆重的祭祀之后便是上都一年一度的诈马宴,这不仅是一场隆重的宴会,更是蒙古王室贵族们商议帝国朝政的重要聚会 ,宴会之后,庞大的巡幸队伍就将从上都返回,前往元帝国的另一个政治核心—元大都 。
正是因为这每年的一次往返 ,元朝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巡幸两都之间的路途中。
公元1323年农历八月初四,英宗在结束上都巡幸后启程南返大都。当天夜里,扈从队伍刚刚抵达西道第一站南坡扎营 ,即发生震惊全国的“南坡之变 ” 。以御史大夫铁失、英宗两位怯薛长失秃儿 、也先帖木儿为首的贵族官僚,发动军事政变,杀死英宗皇帝及其亲信大臣。
公元1328年 ,元泰定皇帝去世,一派贵族官僚在上都拥立泰定帝之子为帝,另一派则在大都拥立元文宗图帖睦尔,双方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战火一时遍及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两都之战”持续将近一年,最后元文宗获胜 。在此期间,元朝还一度发生过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三个都城同时并存的现象。
公元1307年 ,新即位的武宗在两都之间的要道旺忽察都行宫建立新的都城。
魏坚:公元1307年,海山从漠北南下,在大都继位 ,后来史书叫做元武宗,武宗继位之后,很快就下令 ,在旺忽察都之地创建中都,旺忽察都是哪里呢,就现在我们中都所在的这个地方 ,过去是两都巡幸过程当中的一个驿站。当时大臣们都反对,但是武宗执意要做这个事情,大都也罢,上都也罢 ,都跟他关系不大,而且那些地方盘根错节的这些势力,甚至有的是敌对势力 ,对他都是不利的 。他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根据地来扎下根来,以图发展,可能因为这样一些原因来建中都。
武宗在位四年 ,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繁荣中都城并未完全建成,近年的考古发掘使中都城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中都的规模要小于大都 ,大于上都。整个城市分外城、皇城与宫城三部分,但不同的是,中都最核心的宫城位于整个城市的正中央 ,符合都城建设的传统布局 。
公元1311年正月,武宗去世,其弟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他立即下令停止中都城的营建 ,中都建制,实际上仅存在了两年零十个月,成为元代都城建设史上转瞬即逝的插曲。
元朝的历史就这样在皇帝的两都往返中落下帷幕 ,上都城维持了九十九年。公元1358年,刘福通系的红巾军挥师北伐,攻克上都 ,一把大火,将这座积百年之力繁荣起来的塞上城市及其宫殿化为灰烬,元朝两都巡幸制自此停摆 。
宫阙残破 ,荒草萋萋,繁盛一时的上都城从此长眠在大草原上,往日的繁华终成追忆。
十年后 ,公元1368年八月初二,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带兵北上,攻占大都,更名北平 ,中国历史又一次改朝换代。
元朝实施近百年的两都巡幸制彻底终结,然而,元朝的两都巡幸制对于巩固元朝政权 ,稳定局势,加强汉地与蒙古的联系,促进蒙汉之间政治 、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都曾起过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元大都,这座曾经的国际大都市 ,来自全世界的各色人等汇聚在这里,进行各种交易和交流,七百多年过去了 ,北京城长盛不衰,举世瞩目。什么是盛衰?什么是兴亡?什么是大浪淘沙?大都,上都,两座城的命运进行了形象的诠释。
介绍中国历史的纪录片介绍中国历史的纪录片有哪些
草原新牧民 1 1975
胜利油田 5 1975
飞跃的上海工业 2 1975
大寨花开万里香 3 1975
汽车工人争上游 2 1975
战鼓催春 6 1975
户县农民画 3 1975
欢庆“五·一” 3 1975
黄河万里行 6 1975
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 7 1975
毛主席关怀暖人心 5 1975
中国民航开航:北京—卡拉奇—巴黎航线 1 1975
红旗渠畔展新图 6 1975
新时代的画卷 4 1975
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 (特辑一)海城人民多壮志 2 1975
红旗颂—第三届全运会团体操 6 1975
追悼董必武同志 2 1975
追悼李富春同志 1 1975
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 3 1975
中国广州杂技团访问新西兰 3 1975
中国广州杂技团访问澳大利亚 3 1975
杜鹃花红映友情 4 1975
热烈庆祝越南人民的伟大胜利 2 1975
国庆 6 1975
昔阳红似火 6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金日成主席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施特劳斯先生等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莱奥·廷德曼斯首相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贾瓦拉总统等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马科斯总统和夫人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克立总理等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马鲁夫副总统等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西哈努克亲王等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先生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南斯拉夫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基辛格国务卿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马里国家元首特拉奥雷的夫人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黎笋同志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施密特总理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吴奈温总统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明托夫总理等贵宾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福特总统 1 1975
毛泽东主席会见达科斯塔总统 1 1975
热烈欢迎泰国贵宾 5 1975
热烈欢迎鲁巴伊主席 3 1975
热烈欢迎伯纳姆总理 3 1975
热烈欢迎扎伊尔贵宾 1 1975
热烈欢迎尼日利亚贵宾 3 1975
热烈欢迎金日成主席 7 1975
热烈欢迎加蓬贵宾 4 1975
欢迎您威廉斯总理 3 1975
热烈欢迎多哥贵宾 4 1975
热烈欢迎塞内加尔贵宾 5 1975
热烈欢迎拉扎克总理 5 1975
热烈欢迎赤道几内亚贵宾 1 1975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9 1975
热烈欢迎菲律宾贵宾 5 1975
团结战斗的新疆 10 1975
热烈欢迎冈比亚贵宾 3 1975
热烈欢迎努伊拉总理1975
杂技艺术传友情—朝鲜平壤杂技团在北京演出 2 1975
中刚友谊新篇章 5 1975
热烈欢迎塞拉利昂贵宾 5 1975
热烈欢迎尼泊尔贵宾 4 1975
热烈欢迎加拿大贵宾 5 1975
西哈努克亲王光荣回国 5 1975
热烈欢迎越南南方战友 6 1975
热烈欢迎澳大利亚贵宾 4 1975
1976(注;部分在当年1-10月拍的与“批邓 ”运动有关的几十部没收录“
战歌嘹亮 3 1976
珠帘寨 7 1976
京剧—古城会 《京剧》系列片7 1976
楚剧—关天寿观书 4 1976
京剧:卖水 《京剧》系列片3 1976
山西梆子:小宴 5 1976
连营寨 2 1976
京剧:借东风 《京剧》系列片2 1976
踏破昆仑万年雪—一支铁路勘测队 2 1976
昔阳跨“长江”—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特辑二) 1 1976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 2 1976
百舸争流 5 1976
两张图纸 4 1976
旧貌变新颜—前进中的石家庄地区农业 5 1976
水乡大寨花 2 1976
天山南北迎亲人 3 1976
中国天津杂技团访问北欧五国 电视放大4 1976
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夫人 电视放大1 1976
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客人朱莉和戴维 电视放大1 1976
毛泽东主席会见老挝党政代表团 电视放大1 1976
毛泽东主席会见李光耀总理等贵宾 电视放大1 1976
毛泽东主席会见马尔登总理等新西兰贵宾 电视放大1 1976
毛主席会见穆巴拉克副总统 电视放大1 1976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电视放大片1 1976
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 5 1976
京剧:哭灵牌 《京剧》系列片2 1976
京剧:独木关 《京剧》系列片6 1976
京剧:贺后骂殿 《京剧》系列片6 1976
京剧:断桥 《京剧》系列片4 1976
京剧:五台山 《京剧》系列片4 1976
薛礼叹月 2 1976
1、《河西走廊》 。无论从服装 、配乐、画面等任何角度看来 ,《河西走廊》都有资格居于中国历史纪录片之榜首。这部纪录片围绕着位于河西的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地理通道,从汉武帝反击匈奴、开拓西域开始讲起,直到共和国时代结束 ,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河西走廊》更弥足珍贵的地方,在于它不仅讲述了如汉武帝 、隋炀帝、林则徐等等伟大人物的事迹,也叙述了驿站长和画匠等小人物在这里留下的足迹。而悠扬古朴的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更是这部纪录片的点睛之笔 。
2、《大明宫》。盛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社会充满活力的太平盛世 ,而要说起讲述唐朝最完美的纪录片,当属这部《大明宫》。纪录片由玄武门事变开场,直至大唐亡国结束 ,以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大明宫为中心,通过讲述它的建筑风格、建筑规模和引申而出的历史事迹,讲述大唐三百年的兴衰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大明宫见证了一切 ,最终作为一位殉葬者随着大唐一起灰飞烟灭,曾经的盛世繁华,如同南柯一梦。
3、《中国十大王朝》。它以独特、生动的切入点,用大量历史资料和最新考古发现 ,从多侧面客观 、真实地反映十大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让历史自己来说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由乱到治 、繁荣昌盛的内在规律 ,全片共100集 。讲述了大秦王朝、大汉王朝、大唐王朝 、大宋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等十大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政治变幻,文化更迭 ,艺术发展,经济盛衰等方面的内容,深刻的再现了历史浮沉中 ,各个朝代 、君王、文臣武将等的历史传奇命运。
关于“《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71集 两都巡幸(解说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晓蓝]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tjs.cn/zlan/202508-6600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晓蓝”!
希望本篇文章《安装程序教程“闲逸跑得快亲友圈怎么提高胜率”其实确实有挂》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亲,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